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沁水河畔唱新歌——华能沁北电厂发展纪实

    信息发布者:wet001
    2017-03-13 16:58:25    来源:济源日报、济源晨报、济源网   转载

    沁水河畔唱新歌——华能沁北电厂发展纪实

     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,也是中原大地重要的工业城市。经过愚公儿女数十年的拼搏奋斗,现在的济源已形成钢铁、铅锌、能源、化工、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,是全国最大的铅锌基地和河南省重要的钢铁、能源、化工、机械制造基地。

     

      发展经济,电力先行。济源的腾飞离不开电力,而说到电力,又不能不提华能沁北电厂。华能沁北电厂位于济源境内,北倚太行山,南临沁河。以前,这里只是一片荒山秃岭。如今, 占地130多公顷的华能沁北电厂已成为华中区域最大的燃煤发电厂,自投产至今,已累计完成发电量近1670亿千瓦时。作为一家国有电力骨干企业,华能沁北电厂致力于带动一方经济、保护一片环境、造福一方百姓,在沁水河畔唱起属于中国电力人的时代之歌。

     

      万事开头难,沁水河畔攻坚战

     

      引水方知开源不易,万事总是开头难。

     

      华能沁北电厂的落地过程就是一段愚公移山故事的现实演绎。“1981年选厂址,1983年设计院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。但是,华能沁北电厂建设资金的筹措一直是个棘手问题,严重制约着建设进度。”3月8日,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、副总经理韩吉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华能沁北电厂的筹建真是应了一句老话:好事多磨。直到1997年1月23日,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正式签署了4.4亿美元的贷款协议,华能沁北电厂的建设资金似乎有了着落。

     

     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由于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主设备评标结果未能达成共识,国务院在1997年11月27日正式决定取消世界银行贷款,改世贷建设为内资建设。

     

      世贷宣告失败以后,资金问题再一次成为建设华能沁北电厂的“拦路虎”。没有资金,建设华能沁北电厂就是空谈。

     

      俗话说:头关不破二关难攻。“华能沁北电厂准备在愚公故里——济源拔地而起,我们也要学习老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,勇往直前。”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运行党支部副书记司振华说,华能人可以接受失败,但不能接受放弃。为了解决资金问题,华能沁北电厂筹建组兵分多路,协同作战。

     

      司振华说,他们像老愚公一样,日复一日地在相关部门、各大银行之间奔波。评审受挫了,就继续重来;申报资料不合格,就继续完善资料……就这样反反复复不辞辛苦,终于感动了“上帝”——1998年9月10日,中国建设银行同意为沁北电厂项目基本建设贷款31亿元人民币,贷款期限为10年。

     

      2000年3月31日,另一个喜讯从北京传来,国务院正式通过“沁北电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”。“大家顿时喜上眉梢,沁北电厂终于要‘落地’了。”司振华说,经过精心筹备,2002年10月26日,轰隆隆的礼炮声在沁水河畔响起,华能沁北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。

     

      无悔献青春,电力巨头正崛起

     

      古人云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华能沁北电厂的崛起离不开无数个体的辛勤付出。

     

      华能沁北电厂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、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、河南省电力公司、济源市建设投资公司分别按55%、35%、5%、5%的比例出资组建,是国家“十五”规划的重点项目,也是我国超临界机组国产化依托项目。

     

      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时间见证了华能沁北电厂的飞速发展。自2002年以来,华能沁北电厂经历了3次飞跃,第一次飞跃是2004年投产两台国产超临界60万千瓦发电机组;2007年投产两台,实现了第二次飞跃;2012年投产两台,实现了第三次飞跃。

     

      “10多年间,华能沁北电厂从无到有,发展成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最大的火力发电厂,离不开广大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。”韩吉亮说,15年的拼搏努力,15年的不懈奋进,华能沁北电厂就像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,照亮了巍巍太行、滔滔沁河。

     

      1997年就来到这里的司振华是厂里元老级人物,华能沁北电厂建设的点点滴滴都记在他的心头。“建厂初期,一切都要从零开始,厂区需要设计规划,厂房办公楼需要建筑,设备需要引进和购置,其中的申请、审批、审查、批复等,条条框框多如牛毛,都需要有人去做,且厂区地处山区,环境恶劣,条件艰苦,思想政治不过关者,忍耐不了;意志不坚定者,坚持不了;专业技术不过硬者,胜任不了。因此,被选派去的都是政治过关、身体健康、意志坚定、专业过硬等综合素质超强的佼佼者。”司振华说,他的同事们常年奔波在甄别设备、谈判签约的路上,饿了就啃包方便面,渴了就喝口矿泉水。

     

      提起华能沁北电厂,一个人的名字是永远绕不过去的,他就是郝法鹏。“郝法鹏是我们的英雄。”数年过去了,但同事们一提起郝法鹏,依然会竖起大拇指。

     

      2008年,雪灾来袭,为确保正常发电,副厂长郝法鹏不顾身有重疾,主动请缨,冒着大雪,跑遍了山西长治、晋城、太原等地大大小小100多个煤场,使原来库存不足10万吨的华能沁北电厂,增至库存30万吨,使华能沁北电厂在当时雨雪冰冻灾害条件下创库存量全省第一、发电量全省第一。2008年2月2日,郝法鹏因疲劳过度,心脏骤停,把生命定格在42岁。

     

      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郝法鹏这样的人的无私奉献,华能沁北电厂才得以早日建成,正常运转,并发展成为现今装机容量达440万千瓦的“巨无霸”电厂。

     

      环保为己任,践行企业绿色使命

     

      绿色生活是人类永远的追求,绿色发展理念也是华能沁北电厂的发展理念。

     

      早在2011年10月,华能沁北电厂就着手对一、二期4台机组的脱硫系统进行增容减排改造。凭借华能沁北电厂人的韧劲、拼劲和干劲,更基于他们对人民负责、呵护蓝天的使命感,他们苦干了3个月,屋脊式除雾器完成改造,并按照国家新的排放要求,重新制作安装脱硫烟道和水平烟道。改造完成后,4台机组的脱硫效果大幅度提升,排放污染率创历史新低。随后,华能沁北电厂再接再厉,对1号、3号和12号机组脱硫系统进行增容改造,并投入巨资,对制浆系统和脱水系统等配套设施进行彻底改造和更新。

     

      2013年12月,华能沁北电厂又对60万千瓦机组脱硫旁路进行拆除,对GGH进行改造和更新,对增压风机进行技改和升级。至此,华能沁北电厂的脱硫系统进入绿色环保新时代,年减排二氧化硫1.2万吨,年减排氮氧化物1200吨,年累计节约800万吨新鲜水。2016年,华能沁北电厂积极响应省委、省政府和济源市委、市政府的号召,先后完成6台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。

     

      为了治理煤尘污染,近年,沁北电厂修筑、硬化道路1000余米,硬化煤场周边面积3000平方米,铺设广场地砖约1500平方米,新建绿地1000平方米,栽种各种观赏树木9000余棵。

     

      “现在的华能沁北电厂已经成为同行业中出类拔萃的企业,既稳产高产,又绿色环保;既为国家创造财富,又呵护蓝天白云。”韩吉亮说,华能沁北电厂既然扎根在愚公家乡,华能沁北电厂人就一定会继承和发扬愚公移山精神,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电厂的目标继续前行。

     

    本文来自: 济源网|济源社区 - 济源日报社主办(jyrb.cn)谢谢转载引用本文! 转载时如有可能请保留以下链接, 作者将表示感谢! 原文地址:http://www.jyrb.cn/article-26065-1.html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