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网通总站 王屋村 jywangwu.nync.com 欢迎您!
来源:济源文明网发表时间:2016-09-28责任编辑:赵亚丽
寺郎腰大葱节上晒大葱
冰挂奇观醉游人
东沟伏羊长桌宴人气旺
光伏发电谱新篇
不忘初心,敢为人先。
在9月27日开幕的济源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,张战伟同志所作的报告中,对大峪镇党委被评为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给予肯定。这是济源市基层党建工作结出的喜人硕果。
2016年7月1日,对于大峪镇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。大峪镇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大峪镇党委书记张林代表全镇3万人民,光荣地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。这是大峪人民乃至济源人民的骄傲。
9月的大峪,到处是丰收景象:大奎岭网箱养鱼、寺郎腰无公害大葱等特色农业发展迅速,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;从东沟、王庄、曾庄等一个个美丽乡村,到“一虹七彩两廊带”旅游大格局,该镇涌现出200多家农家乐,仅2015年就吸引游客100多万人次,群众创收1000余万元……这一切都离不开960面迎风飘扬的旗帜——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一面旗帜就是一份力量。
大峪镇现有党总支8个、党支部48个、党员960名。近年来,大峪镇党委充分发扬愚公移山精神,立足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,在党建沃土上“深耕细作”,靶向治疗破解发展难题,对焦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,实施“三比三争”精准滴灌扶贫,将960名党员打造成了引领群众发展的领头雁,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。
党建问责 靶向治疗破难题
走进大峪你才能了解大峪,了解大峪你才能发现:在建设美丽乡村遭遇困境时,勇挑重担、攻坚克难的是党员;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关键时刻,不畏艰险、冲锋在前的是党员;在省、市重点工程项目协调现场,不怕吃苦、风雨兼程的是党员。正是有了党员的处处带头和关键时刻的攻坚克难,一个个发展难题迎刃而解。
只有建一流队伍,才能创一流业绩,才能树一流形象。正是认识到这一点,大峪镇党委以敢于担当创大业的情怀,认真落实党建责任制,强化问责,攻坚克难。
抓班子,强责任。该镇党委高度重视“龙头建设”,强化学习敢担当,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谋实事,先后出台党委会议议事制度、“三重一大”决策机制等13项举措,实行上级点评、班子成员互评、群众测评,转作风提效率,齐心协力“把好舵”。
抓队伍,树先锋。创造性提出党员“先锋指数管理”办法,实施“四项制度”明细管理,分类建立考评体系,设置具体指数分值,建立日常行为积分卡;推进“四级赋分”科学测算,通过个人自评、党员互评、群众测评、支部认定,让党员分高下;注重“四色预警”结果运用,年终根据党员“年度先锋指数值”,按红、黄、蓝、绿四色对党员进行预警,让党员知荣辱,建立约束感。
抓头雁,固堡垒。实施头雁引领计划,搭建“玉川先锋课堂”、支部书记论坛等“一课两堂三坛”新载体,通过学习培训“强筋壮骨”;实施目标绩效管理,推行“五制度五保障”,培育村党组织带头人。完善基层四项制度建设,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;通过领导联、干部包、专人驻,把脉问诊,绘制“五版图”,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5个;投入2800余万元,提升基层阵地建设。
作风求实
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
干部沉下去,民心才能聚起来。大峪镇党委始终把“接地气”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,让党的旗帜始终飘扬在田垄上。
推行“一线工作法”,服务群众“面对面”。推行工作在一线推动、情况在一线掌握、问题在一线发现、成果在一线创造的“一线工作法”:党委班子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、农户家中、项目现场;推行“3201”工作模式,班子成员每周下乡调研不少于3天,走访群众不少于20户,召开镇村组联席会议不少于1次。机关干部“流动跟踪”,业务骨干“蹲点指导”,先后解决了核桃嫁接、网箱养殖黄河鲤鱼等技术难题26个,帮助项目企业解决问题260余个。
实施“一站式”服务,打通便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建设“镇服务中心、村服务站、组服务点”三级便民服务网络,制定村干部坐班值班、“阳光便民五十条”、便民服务小微清单、党员“雷锋岗”全程代办4项制度,先后建成了寺郎腰综合服务中心、12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和6个党代表工作室,设立了5个管理区综合服务点和8个民生工程流动服务点,形成了条块结合、纵横联结、一站式服务的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,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“1234”结对帮扶,网格服务“零距离”。推行党员服务群众网格化,实施党员“1234”结对帮扶,确保每个居民组有党员联系,每个贫困户有党员帮扶。党员每人联系1个组、2个贫困户,每年为联系组公开承诺办3件实事、为联系户办4件实事,开展致富信息、政策、项目“三上门服务”。全镇先后设立党员示范岗182个,建立党员示范基地68个,结对帮带1860户。
创新增效
“滴灌”扶贫助发展
以前说起大峪,人们首先想到的一个词是“穷山恶水”;如今说起大峪,人们首先想起的一个词是“大美”。一沟一品一特色的沟域经济带,是砚瓦河国际汽车主题公园、鹊桥沟樱桃·葡萄采摘园等一个个魅力无穷的景点;是太行周庄、仟群牧业等一家家星罗棋布的特色农家乐。
依托独特的田园风光、乡土文化,大峪镇党委大力发展绿色经济,着力生态扶贫,通过“三比三争”,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新活力,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。
比扶贫攻坚,争当模范。开展“晋位升级”活动,制定扶贫细则,比招商引资、比致富产业、比脱贫人数,把扶贫成效与党组织晋位升级挂钩。实施“4681”创富计划,把农民人均纯收入划分为4000元、6000元、8000元、1万元以上4个阶梯,实行晋级销号动态管理,目前5000元以下的村已销号。2015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的有5个村,突破50万元的村已达18个,比5年前翻了两番。
比特色产业,争当标兵。以生态立镇,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,通过“资本+资源+劳力+土地+技术”等模式,形成支部带合作社、合作社带党员、党员联农户发展新格局。先后建成万箱水产养殖、万亩侍郎腰大葱、万亩蔬菜制种、万亩薄皮核桃、万亩精品烟草等5个“万”字头特色农业园区;引进天瑞实业、恒鑫机械、江山光伏等重点企业30余家;成立了大山谷农旅综合经济体、山里红林果经济体;探索发展沟域经济,打造青萝河十里花廊、仙女河林果采摘基地、砚瓦河休闲垂钓园等特色产业基地,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。
比美丽乡村,争当先锋。以“村建镇补”为竞争机制,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建家园。东沟村被评为“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、河南省“最美乡村”“特色旅游村”,青萝河农家乐、太行周庄农家乐被评为“全国金牌农家乐”,大峪镇也被评为“河南省十大赏花基地”。
一项项荣誉是对山乡巨变的注解。近年来,大峪镇先后荣获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国家级生态乡镇”“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省级卫生乡镇”等4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,连续多年赢得“市先进党委”称号,连续多次在全市目标绩效综合考核中荣获一等奖。
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。“十三五”时期,大峪镇将按照打造“滨河新镇、旅游名镇、生态经济特色镇”的定位,秉承“敢于担当、苦干实干、创新创意”的大峪精神,不忘初心、敢为人先,凝心聚力、攻坚克难,着力建设镇域“旅游发展产业集聚区、新能源产业集聚区、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”,最终实现民富镇强。(林勇 薛永亮 图片由大峪镇政府提供)